去年大五下學期的時候去修蘇友瑞的通識課
課名叫做"認知的科學"
這是被某個"上過課因此強力推薦,但是自己沒有修過"的人叫我去上的
理由是可以增加邏輯思考
說實在
這堂課對我的思考影響的確很大
面對事情的時候
開始學會用理性,科學一點的角度去分析了
其中有一堂的主題叫:什麼是思考?
人是否可以理性(規則性)思考?可以用邏輯來推斷事情?
可以,
但僅只限於跟自己無關的事
跟自己有關的事情
我們會習慣性地用"一致性思考"來面對
一致性思考的定義為
完全不考慮規則,只考慮人類行為的一致性現象
例如說:
課堂上老師突然宣布要臨時點個名,
即便人已經坐在教室了,
但腦中還是會浮現"點名=倒大楣"的思想出現
學生會突然緊張了一下
這是真的
因為蘇友瑞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用這招來測試我們
我就是那種反應..........
再舉例
我想要騎野狼,
說出這句話在老一輩得到的反應總是
一副:女生騎那麼粗曠的車做什麼?的表情給我
第一次提出這想法的時候
這還是那位把女兒當半個(?)兒子養的老媽做出來的反應
(雖然她到後來還是有點妥協,覺得我開心就好
不過誰知道呢? 我的車又還沒買)
女生就是要有氣質
就是要騎一般的小綿羊
不管我有沒有能力騎野狼
騎野狼這種粗曠的街車有違女生展現氣質的一面
所以不贊同我騎野狼
這樣的一致性思考還蠻常見的
看完歐老大的"大高雄代表隊"(請點此連結)
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又再度出現
外地來的小姐要找一個很稀有的客運路線
1.她可能事前沒有找好資料,或者很臨時地要搭車
2.她可能覺得高雄人都很好相處
3.她可能覺得她的客運路線只要問一兩個在地人就會告訴她
因此當她"可能"到處找不到在地人,問不到她要的答案時
她就因此覺得高雄人都很難相處
這場景要是換到任何一個非她故鄉的外縣市
反應還是一樣吧
根本就不干高雄人的事情
不過說歸說
要是當事者是我
可能也會這樣想吧(但是我至少不會講出來)
畢竟
事不干己,才會使用規則性思考嘛
有講錯的話,還請修過課的前輩們指正
- Mar 16 Tue 2010 01:26
規則性思考 v.s 一致性思考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